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辐射范围遍及全球。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整体体量小,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在我国政策利好的政策背景下发展机遇良好。预计2025年将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卫星互联网行业定义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
卫星互联网行业分类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报告分析,按照轨道高度,通信卫星主要包括LEO(低地球轨道)、MEO(中地球轨道)、GEO(地球静止轨道)、SSO(太阳同步轨道)以及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基于不同轨道构建的卫星通信系统,在覆盖范围、系统容量,传输延时、卫星寿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
政策背景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多个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利好行业发展。其中,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指出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作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
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卫星争夺战已悄然展开。根据目前国外已公布的低轨通信方案中,卫星轨道高度主要集中在1,000-1,500km之间,频段主要集中在Ka、Ku和V频段。近年来,中国多个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也相继启动,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后势强劲。
根据北京研精毕智公司的测算,2021年中国卫星(26.030, 0.65, 2.56%)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5亿元,预计2025年将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从整体规模来看,国内卫星互联网行业整体体量小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受益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鼓励政策措施,国内卫星互联网市场发展机遇良好。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根据北京研精毕智公司数据,地球近地轨道预计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目前,全球各国加速低轨卫星网络建设,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57000颗低轨卫星,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空间轨道和频段作为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已经成为各国卫星企业争相抢占的重点资源。
北京研精毕智公司指出,卫星通信是5G-Advanced 和6G在全球通信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GPP已针对卫星与5G新空口NR技术一体化开展研究,并将该一体化技术命名为非地面网络。具有超高密度的星座超低轨道的非地面网络将成为6G网络的一部分将使通信接入服务灵活性大大提高。
从通信网络空间覆盖范围看,5G仍然是以基站为中心的发散覆盖,因此无法建立基站的沙漠、无人区、海洋等区域就成为通信盲区,预计将有80%以上的陆地区域和 95%以上的海洋区域无移动网络信号。此外,5G的通信对象集中在陆地地表10km以内高度的有限空间范围,无法实现无缝覆盖而卫星通信能实现更立体化通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