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光伏(原材料/光伏组件制造/应用行业)
1、全球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项目成功发电
10月31日,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20兆瓦深远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实证项目成功发电,成为全球首个投用的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南侧海域,离岸30公里,水深30米。本次建设的500千瓦漂浮式海上光伏由两个环形浮体单元组成,单个浮体单元装机容量250千瓦,由环形抗风浪浮体、耐海洋环境的高强薄膜、光伏系统等组成。在直径53米,面积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的浮体单元上,共安装了770块光伏组件,其发出的清洁电能汇流到逆变器后送至同场运行的半岛南3号风机平台,后续将通过海上升压站送出至电网。光伏组件采用预制滑轨与弹性薄膜连接,并通过薄膜直接与海水接触,水体对光伏设备的冷却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10%以上。
2、金刚光伏子公司与REC累计签订2.51亿HJT电池片销售订单
10月31日,金刚光伏公告,下属控股子公司吴江金刚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自1月24日起至10月28日,与REC Solar Pte.Ltd签订的HJT电池片销售合同订单累计金额达3697.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1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78.39%,本合同的履行,对公司的独立性无重大影响。目前公司仍在不断提升异质结电池片产线产能,随着产能提升公司客户基数也将不断增加,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因履行合同对上述合同当事人产生依赖性。
3、晶澳科技再度斥资15.65亿元加码一体化产能建设
10月28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根据战略发展需求,拟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具体包括邢台一车间5GW组件改造项目和合肥5GW组件项目,合计投资金额为15.65亿元,晶澳科技表示,上述项目的投资建设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公司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项目投产后,能够有效提高高效产品的产能,满足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和一体化盈利能力。
二、政策梳理
两部门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确提出多措并举保障多晶硅合理产量、创造条件支持多晶硅先进产能按期达产、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等多方面措施,提升光伏发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供应保障能力,支撑我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通知指出,多晶硅在光伏产业链中居于重要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产能形成周期相对较长。要保障多晶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用电用水用工等,合理安排检修、技术改造等计划,确保已有产能开工率。要创造条件支持多晶硅先进产能按期达产,支持多晶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耗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优良率。推动建设项目按期投产达产。鼓励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合作、互相参股、签订长单,支持建设光伏产业园区。
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隶属于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研精毕智英文简称“XYZResearch”),是国内领先的行业研究及企业研究服务供应商。通过有效分析复杂数据和各类渠道信息,助力客户深入了解所关注的细分市场,包括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市场进入策略、用户结构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标企业组织架构,市场策略、销售结构、战略规划等,帮助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