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贸发展形势如何?
回顾2023年,面对外需低迷和不确定因素叠加等多重挑战,中国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以人民币计微增0.2%,个别月份出口负增长,对比2021年增长21.4%、2022年增长7.7%的速度,的确“慢”了不少。
一些西方媒体片面地、静态地进行报道,称“中国外贸寒冬来了”,放大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那么,现实情况如何?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今年前2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增速重回两位数达10.3%;以美元计,进出口同比增长5.5%,其中出口增长7.1%。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以“势头强劲”评价中国前2个月出口,并称出口增幅远高于早些时候其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3%。德国之声称,出乎意料的出口增长可能会让人对中国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感到乐观。放在当前全球贸易大环境来看,中国外贸企业取得的每一笔订单都极为不易。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说,今年我国外贸面临的形势总体还十分严峻。
一方面,多个国际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外需下滑的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3.3%,地缘冲突、全球“超级大选年”等也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外溢影响,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多项举措将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创新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出口商品正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进口市场机遇也在扩大,展现较强韧性。
“订单转移”“产业外迁”怎么看?
“订单转移”往往伴随“产业外迁”。多重压力之下,外媒频频炒作“订单转移”,该如何看待?
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委员表示,“订单转移”有多种情况,有的是企业基于全球竞争形势和产业格局变化进行的主动转移,符合市场规律;有的是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包括个别国家干扰等导致的被动订单转移。
广汽集团就是主动“走出去”的企业之一。
“出口乃至发展海外本地化生产将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量,国际化是广汽集团未来几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代表说,目前广汽正在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投资建设海外工厂。
冯兴亚代表认为,对于全球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依赖单一市场,要通过加强海外布局,持续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真正引发外界担忧的是部分企业被迫出海建厂的现象。
稳住外贸大盘该如何发力?
“今年订单目前已经排到6月份,其中内贸订单增长较快。”浙江省平湖市新秀集团运营总监徐洪水说,受中美关系、欧美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加大开拓国内市场,自有品牌在国内箱包市场取得可喜业绩。
内外贸“两条腿”走路、加强品牌创新培育,正是当前中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隶属于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XYZResearch),是国内领先的行业研究及企业研究服务供应商。通过有效分析复杂数据和各类渠道信息,助力客户深入了解所关注的细分市场,包括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市场进入策略、用户结构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标企业组织架构,市场策略、销售结构、战略规划等,帮助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