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扩大,六维力矩传感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矩传感器在腕部和踝部的应用将为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一、整体市场保持高度发展态势
根据调研报告指出,在2019年至2025年的时间跨度内,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的市场规模经历了显著扩张,从初始的0.81亿元人民币迅速增长至14.74亿元人民币,期间实现了惊人的年复合增长率62.27%,彰显了该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展望未来,预计自2026年至2028年的三年内,该行业市场规模将再次迎来飞跃,由24.28亿元人民币攀升至70.28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0.12%,预示着六维力矩传感器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二、技术复杂加大规模化生产难度
六维力传感器的生产过程因其高度的技术复杂性而面临诸多挑战,这不仅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还使得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价格昂贵。作为力传感器领域的顶尖产品,六维力传感器的制造涵盖了弹性体精密制造、应变片精细贴片、以及严苛的检测等多个关键环节,每一环节都需依赖高精尖设备与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这无疑加大了生产难度与成本投入。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六维力传感器对精度的极致追求,使得其调试过程变得既复杂又耗时。这一过程涵盖了机械结构的精细调整、电气系统的精确校准,以及软件算法的深度优化等多个方面,长时间的调试周期不仅拖慢了生产节奏,还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
此外,从成本结构来看,六维力传感器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据了产品营业成本的绝大部分,据柯力传感2023年年报显示,这一比例高达73.62%,部分企业的材料成本占比甚至逼近80%。其中,应变片的加工制造尤为关键且成本高昂,成为影响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昂的价格门槛限制了六维力传感器在市场上的广泛推广,进而阻碍了其规模化生产与销售的进程。
三、力控算法等核心技术存在堵点
在技术层面,力控算法作为六维力传感器实现精准测量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复杂性与高精度要求使得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解耦技术和六维联合加载检定技术,这些高难度技术的突破对于提升传感器精准度至关重要,但同时也构成了显著的技术壁垒与设备研制门槛。这些技术瓶颈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六维力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推广,还制约了其市场规模的扩张与增速的提升。在前期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六维力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步伐显得较为缓慢。
四、机器人发展带动传感器市场扩张
机器人市场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传感器市场随之迅速膨胀。随着中国工业自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打造绿色、智能化工厂已成为业界共识,这一趋势强劲驱动着工业机器人需求的持续攀升。市场调研机构预计工业机器人产量将维持年均20%的快速增长率,至2028年,其年产量有望突破86.4万台大关。此外,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更将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注入强劲动力。预计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正式迈入量产时代,至2028年,其年产量有望飙升至138.0万台,这将直接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带来高达66.6亿元的增量需求。
五、政策持续加码六维力矩传感器市场发展
机器人市场的繁荣景象正有力推动着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的扩张,《“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包括六维力传感器在内的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进一步促进了其生产与规模的扩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频繁出台的政策措施中,特别强调要弥补发展短板,强化核心元器件的功能与性能,提升其可靠性。这一政策导向极大地提振了企业的信心,促使它们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以期通过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来提升竞争力。同时,政策还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创新,特别是针对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研发,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为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提升整体技术水平,政府不仅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还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将新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六维力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增长与不断变化的需求,这已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
瞭原调研报告网(yjbzr.com)隶属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XYZResearch),是国内领先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企业研究、行业研究及细分市场研究、调研报告服务供应商。分析师团队通过有效分析复杂数据和各类渠道信息,助力客户深入了解所关注的细分市场、行业分析报告,包括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市场进入策略、用户结构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标企业组织架构,市场策略、销售结构、战略规划、专项调研等,帮助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