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食品(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消费者消费)
国家税务总局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受居民出行及旅游消费火热带动,餐饮住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5%,其中旅游饭店收入同比增长1.3倍。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餐饮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受访餐饮企业假期前7天营业收入与去年国庆假期相比上升67.5%,与2019年国庆假期相比上升15.1%,不过,中国饭店协会指出,尽管整体数据表现亮眼,从游客数量上来看,中秋、国庆“双节”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4.1%,人均花费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7.5%,消费者行为更加趋于谨慎与理性。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公告称,批准2种母乳低聚糖(HMO)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其中蒙牛集团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批,成为首批获批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本土企业。HMOs(母乳低聚糖统称)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固体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帮助大脑发育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尤其在改善婴幼儿健康和营养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HMOs产业化技术牢牢抓在欧美巨头的手里,成为中国乳企精准营养的"卡脖子"问题。
10月8日,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科豆35”实收测产现场会在山东东营举行。测产专家组经过实地勘察,对两个示范地块进行实收测产,通过联合收割机收割、称重、水分检测等一系列测产程序,最终得出结论:1号地块实收面积13.99亩,实收亩产为277.39千克;2号地块实收面积3.43亩,实收亩产为306.52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科豆35”具有耐盐高产特性,是大豆耐盐碱品种培育支撑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创新性突破成果,建议在环渤海盐碱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审定推广。
二、政策梳理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2023年第10号国家标准公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GB 43284-2023)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9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2023年第10号国家标准公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GB 43284-2023)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该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组织起草,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引导生鲜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适度合理包装、规范市场监管提供执法依据和基础支撑。
该标准明确了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等五大类生鲜食用农产品是否过度包装的技术指标和判定方法。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三方面:一是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销售包装重量的生鲜食用农产品设置了10%—25%包装空隙率上限。二是规定蔬菜(包含食用菌)和蛋不超过3层包装,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不超过4层包装。三是明确生鲜食用农产品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的比率不超过20%,对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草莓、樱桃、杨梅、枇杷、畜禽肉、水产品和蛋加严至不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