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的白银深加工行业呈现出地区集聚的特点,一些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白银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白银深加工产业集群,例如,云南、贵州、内蒙古等白银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技术实力雄厚的地区,都拥有较多的白银深加工企业。
1、白银资源分布
我国白银资源分布广泛,但探明储量相对集中。目前我国已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并探明有银矿储量,但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基础储量占全国19.96%)、江西(10.62%)、云南(8.69%)和湖南(6.95%),独立银矿储量较多的省份有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河南、山西和内蒙古等。近10年我国白银资源探明储量增长37% 以上,我国累计探明储量或远景储量超过5000吨的矿主要有:广东凡口和富湾、四川夏塞、云南白牛厂、乐马厂等。
图:我国银矿分布图
2、我国八大银矿
(1)河南桐柏破山银矿
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朱庄乡,银金属储量2662t,是国内已探明的特大规模的独立银矿,银品位平均278g/t.
(2)陕西银矿(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位于陕西柞水县城东南16 公里,为陕西省有色金属集团成员单位。矿石平均含银107 克/吨,铅+锌3.1%,铜0.56%。
(3)湖北银矿(湖北竹山银洞沟银金矿)位于竹山县茅塔,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湖北省第五地质大队勘探,矿石量792万吨,银金属量1398 吨,金14 吨。年产白银20 吨,黄金200 公斤左右。
(4)河北丰宁银矿平均品味达到290 克/吨。年产白银40 吨、黄金200 公斤,日处理矿石600余吨,是集采选冶及白银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山企业。
(5)廉江银矿(广东庞西洞银矿)储量为676.15 吨,品位极高,达500 克/吨。
(6)江西万年银矿即江西万年县虎家尖银金矿,是一个以银为主,伴生金的热液充填石英脉型矿床。主矿体银平均品位为196.76 克/吨。公司2006 年共生产原矿4.7 万吨,电解铅5187 吨,白银16.4 吨,黄金29.71 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2 亿元。
(7)吉林四平煤矿即吉林四平市山门银矿,为典型的与侵入岩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银矿床,银储量为1265 吨,属中型矿床。
(8)贵溪银矿
贵溪银矿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是江西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直属中型企业。矿区即贵溪鲍家银矿,探明储量银376吨,品位Ag229.9g/t.
3、销量情况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白银的应用领域向照相、电子、乃至国防、航天、医药等行业迅速扩展,成为工业金属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白银的消费量在逐年上升,电子电气工业、银基合金及钎焊料、银工艺品首饰、抗菌产品等其它新兴领域对高纯度白银的需求多年来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在递增。虽整体产业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但在深加工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如银化合物、银基釺料、银基接触材料及电子浆料等。
1999年,从比例上来看,电子电气占最大消费比例(36%),其次是银基合金以及钎焊料(23%),之后是银工业品以及首饰(18%)。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银的需求正在保持旺盛的增长。
2000年,从比例上来看,电子电气占最大消费比例(37%),其次是银基合金以及钎焊料(21%),之后是银工业品以及首饰(19%)。
4、区域分布
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等地是我国重要的银矿石产区,拥有丰富的银矿石资源,该地区的白银深加工产业以银矿石开采和冶炼为主,产业链较为完整。一些大型矿业集团在此地布局,如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其在白银开采、冶炼及深加工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
华北地区:内蒙古、河北等地具备较好的银矿石资源基础,其白银深加工产业以银矿石开采和加工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 。其中,白银市平川区水泉工业集中区是白银重要产业承载基地,园区按照 “一心两轴六区” 的功能结构布局,涵盖食品加工区、饮料加工区、畜禽产品加工区、绿色包装加工区以及生物制药产业区等,虽不完全是白银深加工专属区域,但也为白银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和配套支持。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白银深加工产品的需求旺盛,尤其是在电子、化工等领域。该地区集中了众多的白银深加工企业,如常州聚合、无锡帝科、苏州晶银、浙江光达、江苏日御等,主要生产银浆等产品,用于电子工业中的导电材料等,其产品附加值较高,且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较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华南地区:深圳是我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加工基地,所生产的银饰风格各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白银深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珠宝首饰制造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从白银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到销售等环节紧密配合。此外,广东的其他地区以及福建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白银深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各类银制品,产品不仅内销,还出口到海外市场。
华中地区:湖南郴州的永兴县被誉为 “中国银都”,其白银产量占全国 1/4,有大大小小的银器加工厂数不胜数,涵盖了从白银初级加工到高端银制品制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白银深加工产业链。此外,湖北、河南等省份也有部分白银深加工企业分布,如河南济源的中国白银城,已入驻山立珠宝、万洋金银等企业 20 余家,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入驻企业 300 余家,形成集白银生产、研发设计、检测检验、贸易流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西部地区:云南、贵州等地因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银矿石生产基地,其白银深加工产业侧重于银矿石开采和深加工,产业链较长 。云南的白银企业在白银的采选冶及深加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生产的白银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5、企业分布
大型矿业集团:如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 “一五” 时期 156 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拥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山 15 个,具备矿山采选 1000 万吨、铜铅锌冶炼 60 万吨、黄金 15 吨、白银 500 吨的生产能力,业务涵盖多种有色及贵金属的采、选、冶、加和金融投资贸易,在白银的开采和冶炼环节具有强大的资源掌控能力和规模优势。
专业白银深加工企业:如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白银开采、冶炼和深加工,其产品涵盖了白银的多个方面,包括白银原料、白银制品等,在白银深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
化工企业:部分化工企业也涉足白银深加工领域,如西陇化学等,主要生产硝酸银等产品,其在化工领域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白银深加工提供了有力支持,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等行业。
电子材料企业:以常州聚合、无锡帝科、苏州晶银、浙江光达、江苏日御等为代表的电子材料企业,专注于银浆等电子用白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与国内众多电子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