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健品产业正处于繁荣兴旺的阶段,伴随着强劲的消费需求,其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行业的显著特点体现在高度的监管门槛、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展望未来,保健品市场有望继续拓展其边界,其核心增长动力源自于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进口保健产品及功能性健康产品需求的显著增长。
一、保健品行业定义及现状
中国的保健品产业涵盖了保健品的生产与销售全链条,这些产品通常被称为保健食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那些宣称具有保健作用或旨在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品。它们专为特定人群设计,旨在调节身体机能,但不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同时确保对人体安全无害,不引发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健康风险。
保健品的功效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疲劳、增强免疫能力以及补充必要的营养素。从广义上讲,保健品的范畴极其广泛,几乎囊括了所有声称能为健康带来益处的食品和饮品,比如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传统滋补品、健康饮品以及特殊膳食食品等。而狭义上的保健品,则更侧重于膳食补充剂、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产品以及经过官方认证的保健品,这些产品通常需要遵循更为严格的标准,包括成分的科学验证、生产流程的规范化以及产品标签的准确无误。
二、保健品产业链全景
根据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指出,保健品行业的供应链体系由多个关键环节构成,其上游主要由原材料供应商、配套设备制造商以及保健器材零部件供应商组成,这些环节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基础的生产要素。中游则是各类保健食品、药品以及保健设备的生产制造商,他们利用上游提供的资源,加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下游则涵盖了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与终端消费者,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直销模式、电视购物平台以及邮购服务等,这些渠道将中游生产的产品传递给有保健品需求的广大消费者。
1、上游
原材料资源极为丰富多样,中国在维生素与氨基酸的制造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保健品的原材料范畴极为广泛,涵盖了动植物提取物、中药材、生物制剂等共计87种不同类型,这些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最终保健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得益于国内企业在生产技术、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占有率上的显著优势,中国在维生素与氨基酸的生产上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还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中游
保健品行业内部,企业数量众多,产量庞大且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时,保健品的种类也极为丰富,涵盖了营养补充剂、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体重管理、运动营养、草药与传统补品等多个细分领域。据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月19日,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主要企业数量已达到16,510家,总产量高达85.21万吨,而保健品种类总数在2023年4月18日时已突破14,907种。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营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保健品行业持续进行创新,不断推出基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新型产品。在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配套设备及保健器材零部件的供应商如安徽悦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
3、下游
在销售渠道方面,保健品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超市、医院、药店、直营店以及电商平台等多种形式。据市场调研机构进行统计得出,其中,直销渠道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36%,而电商渠道则以34%的占比紧随其后,药店渠道位列第三,占比16%。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渠道的销售占比从2018年的30%显著增长至2023年的56%,并有望在未来继续增长。这一趋势反映了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对保健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线上销售渠道的快速发展。
瞭原调研报告网(yjbzr.com)隶属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XYZResearch),是国内领先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企业研究、行业研究及细分市场研究、调研报告服务供应商。分析师团队通过有效分析复杂数据和各类渠道信息,助力客户深入了解所关注的细分市场、行业分析报告,包括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市场进入策略、用户结构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标企业组织架构,市场策略、销售结构、战略规划、专项调研等,帮助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