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调查发现,2023年10月15日,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中创为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武汉中创为量子通信产业园(以下简称“量子产业园”)即将迎来企业投产,全国最大量子通信产业园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量子产业园总投资达10亿元,占地面积173亩,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量子通信全产业链基地,打造集科技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产研、供销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体。
【解读】随着量子产业园的落地,中创为量子将继续发挥行业龙头积聚作用,联合上元控股集团的产业建设运营优势,利用武汉本土企业资源,导入量子通信上下游、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企业,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量子通信全产业链基地,为经开区数字化转型提供原生动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土壤。自量子产业园启动招商以来,已吸引一批电子科技、半导体、信息安全类等企业签约入驻,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天翼量子密话是量子通信技术的代表产品之一,它将量子加密技术与即时通信技术紧密融合,充分利用量子密钥分发机制来生成密钥,密钥具有真随机性,可以实现“一话一密”,为用户提供通话加密、信息加密、文件加密、移动办公、安全管控等服务,解决客户在移动通信、办公交流等场景下的安全需求。三年不到的时间,百万用户共同见证了量子通信新时代的到来。2021年3月,天翼量子密话1.0诞生;2022年6月,量子密话用户超过30万;2023年10月,天翼量子密话用户突破100万。
【解读】随着量子产业应用的逐步丰富,中国电信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愈加增强。未来,中电信量子集团将继续深耕量子通信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量子产业拓展和量子科技前沿技术研发,为量子通信领域的战略布局贡献力量。
2023年3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首创量子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该架构在确保量子通信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解读】“作为世界上首个开放式架构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成功实现615公里的光纤量子通信,在量子通信的实现方案方面有了创新突破。”《自然-通讯》审稿人之一、量子通信科学家王双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新架构有助于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向千公里级别突破,为未来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在量子通信中,更高的密钥率能显著提高量子通信效率。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尹华磊合作,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里光纤量子通信,并创下破纪录的城际密钥率和双光子干涉距离,可实现城际间实时“量子通话”。6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解读】这一科研成果,可满足语音通信等实时加密需求,也就是可以拨打城际“量子电话”。这对于商用化、高安全城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发展,以及助力我国构建经济高效的城际量子安全网络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5月,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量子集团)在合肥揭牌。中电信量子集团甫一成立便冠以“集团”后缀。企查查显示,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是当前全球注册资本最高的量子科技企业,且由中国电信百分百控股,这意味着新公司有能力在量子科技领域全方位发展,布局完整产业链。
【解读】多年来,中国电信在量子产业布局良久,主导制定了5项量子通信行业标准,自研量子安全服务平台,具备量子密钥和国密算法的量子加密核心能力,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成立“量子信息应用合作生态联盟”,量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此外,中电信量子集团将成立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积极参与量子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推动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发挥中国电信覆盖全国全网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云网融合的资源优势,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量子科技产业集团。
2023年6月4日—6日举办的中国国际通信展上,主角电信运营商共同将量子技术放在展台的显眼处,和网、云、算力业务并列。中国电信布局得最早,成立公司与量子技术企业合作,还参与了量子城域网的建设;中国移动通过战略投资和产业合作方式布局,再结合自身研究院的力量;中国联通则通过成立研究院的方式布局。三家企业的共同目标是量子通信,用量子技术来实现通信的安全和保密性。
【解读】运营商的量子通信产业化仍然面临市场的培育和需求的刚需性等问题。相关中国电信人士称,在消费市场,通话加密并非手机的新兴功能,传统加密手段一直存在,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在增加,但并不强调万无一失的安全,量子通话加密不容易被消费者感知。相对来看,政企用户对量子通话加密的反馈更好。目前在法院、监狱、公安局和部队等单位开通量子密话或者量子高清密话业务,往后会投入更多力量到政企服务。
2023年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架构》(YD/T 4301-2023)、《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 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网络管理系统(NMS)功能》(YD/T 4302.1-2023)、《基于IPSec协议的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设备技术规范》(YD/T 4303-2023)三项标准三项量子保密通信相关的通信行业标准落地实施。
《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架构》:规定了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功能架构,包括网络功能架构模型、网元及其功能模块、参考点、网络配置模型、基本业务流程等。
《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 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网络管理系统(NMS)功能》: 规定了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中网络管理系统(NMS)的功能要求,包括NMS管理架构以及具体功能要求。
《基于IPSec协议的量保密通信应用设备技术规范》: 规定了基于iPSec协议的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技术协议、功能性能要求及相关测试方法。
【解读】量子保密通信作为一项前沿技术,通过制定标准来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抢占国际话语权,已成为国内外共识。在工信部、国家密码管理局等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下,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正携手推动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加速建设,为进一步抢占国际话语权、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8月,中国首个量子通信国家标准《量子保密通信应用基本要求》正式发布,将于2024年3月1日实施。本次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5)归口,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号GB/T 42829-2023。《量子保密通信应用基本要求》规定了量子保密通信在安全性、可扩展性、高效性、鲁棒性、应用灵活性、互操作能力、技术兼容性、可管理性、差异化策略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该标准给出了量子保密通信与现有通信协议(如IPSEC、TLS等)的应用集成方案,使得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能与现有的ICT基础设施更好的结合,并将进一步推动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推广。
【解读】量子保密通信作为目前唯一被严格证明的可保证信息论安全的保密通信技术,在金融、电力、能源、政务等诸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当前,在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下,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正携手推动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加速建设,为进一步抢占国际话语权,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国家标准《量子计算术语和定义》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编号GB/T 42565-2023。该标准是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78)首个获批发布的国家标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牵头制定,规范了量子计算通用基础、硬件、软件及应用方面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为量子计算领域相关科研报告编写、标准制定、技术文件编制等工作提供规范指导,为我国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科技、产业、标准化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读】《量子计算术语和定义》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有利于避免本领域术语使用的歧义和误解,减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混淆问题,为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企业、潜在客户等提供共同语言,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研究、交流与应用,为未来实现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提供重要支撑,为量子计算技术标准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键数字技术专利分类体系(2023)》,加强对关键数字技术专利规模、结构、质量的统计监测,助力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用于对关键数字技术专利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统计监测及各地方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相关产业专利统计分析工作。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快突破关键数字技术,是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该分类体系瞄准新兴数字产业和前沿技术领域,重点选取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信息、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和元宇宙七大类关键数字技术,明确了技术边界并采用线分类法将关键数字技术划分为3级至5级技术分支,构建了技术分支与国际专利分类的参照关系。量子信息包括量子测量、量子计算、量子通信3个一级技术分支,下设13个二级技术分支,26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42个。
【解读】研究报告指出,该分类体系综合考虑世界主要国家数字技术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技术分类,参考数字技术相关标准规范,重点聚焦关键数字技术的核心领域,构建与专利衔接的分类体系,支撑关键数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该分类体系采用国际专利分类与关键数字技术对照的架构,支撑相关领域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构建,以满足相关数字技术专利统计监测需求,为开展专利统计国际比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