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半导体前道设备市场迎来了全面的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对半导体前道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也为国产半导体前道设备厂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中国半导体前道设备行业竞争格局现状
中国半导体前道设备市场正经历着迅猛的增长,其中,国际知名企业如应用材料(AMAT)和阿斯麦(ASML)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本土企业也在迅速崭露头角。
由调研报告进行整理得出,半导体前道设备行业的梯队格局如下:第一梯队由阿斯麦(ASML)、应用材料(AMAT)等企业组成,它们掌握了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等核心设备的关键技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较大份额;第二梯队则包括东京电子(TEL)、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等企业,它们主要聚焦于刻蚀、清洗和检测等设备领域,虽然市场份额较大,但在技术领先性上稍逊于第一梯队;第三梯队则由中国本土企业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构成,这些企业正在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尽管在技术和市场占有率上与前两梯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凭借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的技术积累,它们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
二、中国半导体前道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形成原因
国际巨头如应用材料(AMAT)和阿斯麦(ASML)仰仗其深厚的技术壁垒和紧密的供应链绑定策略,在半导体前道设备市场中稳坐领先位置。这些企业通过长期不懈的研发投资和庞大的专利组合,构筑了难以复制的技术优势(例如,ASML和应用科技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均超越了30亿美元)。此外,它们与供应商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供应链网络,确保了关键组件的高品质与准时交付(比如ASML与德国蔡司集团(CARL ZEISS)及通快集团(TRUMPF)在光刻机光学系统与物镜系统上的紧密协作)。这种稳固且具有排他性的供应链模式,有效阻碍了新进入者涉足光刻机领域,进一步强化了ASML在全球市场的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全力扶持半导体和软件产业的崛起。这些政策涵盖了税收优惠,如为整个半导体行业减免15%的增值税,以及对28nm以下先进制程且经营期超15年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实施长达十年的企业所得税免征。此外,还提供了资金补贴和研发支持,如2020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立的2500亿元专项贷款,重点扶持AI和芯片领域的企业发展。旨在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提升本土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在这些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北方华创、上海微电子装备等本土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步在高端半导体前道设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向国际巨头的市场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三、中国半导体前道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原因
大国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中美之间的博弈不断升级。美国针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持续施压,进一步催化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和速度。得益于中国政府早期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基金的鼎力相助,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支出显著扩大,国产替代战略已初露锋芒。至2022年,中国晶圆制造商在半导体前道设备上的国产化比例已攀升至35%,尤其在去胶、热处理、刻蚀、抛光及清洗等关键设备领域,中国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了30%,成功实现了对部分进口产品的有效替代。
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加剧,中国企业正加速技术革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以此作为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驱动力。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实施的一系列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措施,迫使中国加速推进国产替代,激励中国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步伐。例如,北方华创在刻蚀、薄膜沉积、清洗以及炉管和热处理等核心设备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根据市场调研机构,2023年其在中国薄膜沉积设备市场的份额已超越30%,全球市场份额也达到了8%。同样,屹唐半导体在去胶和热处理领域通过持续创新,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在稳步上升。这些成就预示着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的趋势正日益明显,旨在构建更加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生态。
瞭原调研报告网(yjbzr.com)隶属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XYZResearch),是国内领先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企业研究、行业研究及细分市场研究、调研报告服务供应商。分析师团队通过有效分析复杂数据和各类渠道信息,助力客户深入了解所关注的细分市场、行业分析报告,包括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市场进入策略、用户结构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标企业组织架构,市场策略、销售结构、战略规划、专项调研等,帮助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